她的英语课,充分融和中国传统文化
长江日报8月24日讯英语手工课、英语美食课、看中国“外
交天团”舌战群儒……光谷实验小学何晶晶老师的英语课堂有很多有意思的混搭,让孩子们学得快也玩得开心。更重要的,她的英语课,充分融和了中国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感受中国的优秀传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光谷实验小学老师何晶晶。学校供图
在英语课堂上
充分融和中国传统文化
在小学英语教学领域,何晶晶游刃有余地将教育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仁孝”思想引导学生,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形成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阳光心态。
“耶!我折好了!”光谷实验小学404班的吴美延开心地大叫起来。这是何晶晶精心为学生们设计的一节英语和手工整合课。何老师一
边用英语教孩子折纸艺花,送给父母、师长,一边教孩子用英语如何表达“孝义”。很快,全班54个孩子,折出了54朵五颜六色的百合花,朵朵承载着对父母的感恩。
像这样的“突发奇想”,在何老师的英语课堂上屡见不鲜。英语课讲饮食文化,何老师就会引入中医养生概念,感受中华医学的神奇奥秘;英语课讲各国的大城市,何老师就会让学生对比我们的家乡——武汉,让他们感受家乡的变迁和祖国的发展;英语讲时间和速度,何老师就会给学生看原版外媒纪录片,让他们了解工匠精神和外国人眼中中国惊人的建设速度。
何老师还让孩子们一起观看中国“外交天团”舌战群儒的视频,欣赏“最美翻译”张京完美的现场表现,鼓励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英语课堂上,充分融
和中国传统文化,为学生播下一颗爱国、强国的种子。
关爱每一个学生
她是孩子们眼中的“河马妈妈”
在何老师班里,有不少留守儿童,何老师把他们作为关注的重点,每天中午就成了“暖心时间”,草地上、台阶上、走廊里,她陪着学生聊天,通过周记倾听学生的心声,帮他们顺利度过亲情的“空窗期”,孩子们信任她,都叫她“河马妈妈”。
在“河马妈妈”的感染下,孩子们也产生了变化。平时换座位,个子最小的主动把前排的位置留给视力较差的同学;来得较早的,默默帮助其他晚到的同学做好清洁工作;自发组织“诚信考场”,互帮互助。
为了关爱每一个孩子,她很少说“我喜欢谁谁谁”,但503班的甜甜和602班的嫒嫒是“唯二”的两个“例外”,何老师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在我们班,我最喜欢甜甜!”“在我们班,我最喜欢嫒嫒!”甜甜患有小胖威利综合征,嫒嫒也是个发育滞后的孩子,她们是随班就读的学生,智力水平只有五六岁。
每天中午,发现甜甜吃饭的时候不敢加菜,何老师就主动给她加一点;嫒嫒有时候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得不到奖励,何老师就“私发”她一个漂亮礼物;放学时,何老师总是揽着甜甜或嫒嫒的肩膀走,并一定要亲眼看着家长牵着她们离开。渐渐地,同学们都感受到了何老师对这两个同学“特别的爱”,也开始主动照顾她们。孩子们毕业时,两个孩子的家长充满了感激,“孩子特别喜欢何老师,说何老师最漂亮,最爱何老师!”家长说。
何晶晶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滋养,在对学生付出的同时也获得了学生的爱和尊重,收获了感悟和成长。
(长江日报记者杨枫 通讯员王新意)
【编辑:舒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