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练习100遍第2期英语口语英语发音…

口语练习100遍第2期英语口语英语发音…


【口语练习100遍!一起打卡练口语!第2期!第14天!英语口语!英语发音…】

作为一名乡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儿子,我从三岁开始就跟着我妈学ABC,背诵this is a bus, this is a red bus. That’s a car, that is a blue car……。但是,2001年当我以交换博士生的身份来到巴黎政治大学上一个英文暑期项目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是整个项目中英文口语听力最差的,没有之一。过了一个月之后,班里的一个菲律宾小哥非常友好地鼓励我说,Hi,Di,我现在终于能听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英语进步很大。

我相信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都有我类似的经历:英语考分挺高,但就是学了个哑巴英语,听不懂,说不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认为,中国人学英语时常见的错误,就是把英语当作一门知识和学问来学习,并用考试来验收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效果。

但是实际上,英语口语和听力并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技能。游泳和开车都是技能,技能的学习几乎不依赖知识积累。你不需要知道流体力学就能学会游泳,你也不需要知道发动机和变速箱原理就能学会开车。语言这种技能也是如此。小孩到了六七岁就可以说非常流利的语言,但是他可能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而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智力发育水平其实只能算轻度弱智。换言之,熟练掌握一门语言的口语和听力,并不需要多高的智力和知识水平。

是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吗?显然也不是。许多中国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从小需要花费大约四分之一的学习时间来学习英语,但是多数人最终仍然没能过口语和听力关,到了大学仍然无法跟外教或者外国留学生用英语对话交流。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和导向出了问题。

我后来摸索出来的(针对大学生或者成人的)英语口语听力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不要背单词。二是,不要在乎语法。三是,不要在乎发音。四是利用零碎时间背诵并模仿老外的英文演讲。最后,创造机会跟老外当面开怼。

下边我一条条解释。

首先,为什么成年人不要背单词?凡是考上了大学,并且上过大学基础英语的人,初步掌握的单词量至少有三四千,在我看来已经够了。3500左右的单词量就可以跟人连比划带蒙对付着说话了。更大词汇量以后靠阅读和交流来慢慢提升,不急。看英文文章的时候,有些单词不认识其实没有关系,我主要靠蒙和猜。千万不要随便停下来查字典,因为那样会消耗掉你学英语读文章的激情和耐心。

成年人的英语学习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因为某次考试或者面试的失利,你受了某种刺激,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于是你拿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背单词。然后呢?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背了前边的词就忘了后边的,背了后边又忘了前边。犹如西西弗斯试图把滚石推上山,老是在做无用功。90%以上的人,最终会放弃,只留下满满的挫折感和深深的自卑与愧疚。

背诵单词,研究语法,一个个知识点去记忆,那是书面应试英语的学习,但不是实用语言听说能力的训练方法。单词的背诵过程,非常消耗人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问题出在哪里?小孩子的记忆是印刻式的短时记忆为主,而成年人的记忆更多是以理解式的长时记忆为主。单词和语法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成年人来说,无意义的东西很难记住。而且即便你记住了单词和语法,也并不能让你产生获得感与成就感,因为这些零散无序的知识点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用处,无法产生驱动你进一步学习的心理动能。

?其次,为什么不要在乎语法?语法是那些语言学究为了写文章写书好在大学里混碗饭吃而人为地总结出来的所谓规律,生活中真实的口语中没有人在乎什么语法。为什么这么说而不是那么讲?只不过是大家约定俗成而已,没有啥道理可言。小布什和特朗普着两位共和党总统的演讲中都常有各种语法错误,并不妨碍他们到处演讲当选总统。如果你花心思在语法上,那你就不太敢说话了。随时随地自我审查,动辄得咎,谁还轻易张嘴呢?语言这个东西,不敢说,就永远不会说。

?再其次,为什么不要在乎自己的发音?英语是一门非常国际化的语言,在盎格鲁萨克森民族的全球殖民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方言和口音,各地各国的发音方式大不相同,但都是“正宗”的英语。印度人把所有的T发成D,中东欧人把所有的r发成h,但是英美人听了都觉得很明白很正常。同理,作为一个北方中国人,如果你把所有的z发成“滋”,那也没有关系,native speaker们都听得懂。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花时间纠正自己的发音呢?习惯怎么说就怎么说,比如我就对自己一口流利的江苏英语非常自豪。只要你足够流利足够自信,当别人听不懂你在说啥的时候,他们都会觉得是自己的听力不够好,而不是你的口语有问题。

?现在真正的重点来了,我主张模仿并背诵别人的英文演讲,有什么好处?

1.?对成年人来说,背诵段落比背单词容易一些,因为它是有意义的。背诵演讲更加容易,因为它有情绪,有逻辑,有态度,那不是死的单词,而是活的语言。

2.?在背诵段落和演讲中所学到的那些单词,你不会轻易忘记,因为你知道它的语境和应用。

3.?背诵演讲段落比背诵单词更方便。你不需要拿一个单词本子在手中,也不需要占用那么多完整的时间段去把注意力集中在英语学习上。我背诵演讲的主要时间都是利用古人说的三上:车上,枕上,厕上。我在比利时工作的时候,练习英语口语和听力最多的时间段是每天上下班等火车、坐火车的时候。现在的一线二线城市年轻人,每天要花两三个小时在上下班的路上,这个时间段多数人是在地铁公交上刷剧刷短视频。睡觉前,人们也会习惯于刷手机。如果用我这个方法,你的这段时间(占你非睡眠时间的15%以上!)就不再是消费,而是投资。

4.?背诵演讲可以学到他们说话的语调(intonation)或者说腔调,一句话里快慢、轻重、升降的配置和变化。一句话除了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还有语调意义(intonation meaning)。语调意义就是说话人用语调所表示的态度、口气和情感。一句话的词汇意义加上语调意义才算是完全的意义。同样的几个词,同样的顺序,换一个口气说话,别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高度关注自己讲英语时甩的调子,要花心思模仿老外讲话的腔调而不是单词发音。调子代表着情绪和态度,你的情绪表达到位了,态度表达准确了,对方就会觉得你讲得好讲得正宗。

5.?背诵别人的演讲段落之后,你的大脑中储存的就是一个个鲜活意群,将来要表达自己的时候,你可以自动地将他们按照需要重新组合。背诵得越多,你的英语表达能力就越强。听力只是这个训练过程的一个副产品。最重要的是,你每背出一大段,你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甚至必要的话,找个合适的场合去炫一下。这都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继续努力的心理力量。

?具体怎么练?

比如说,从网上找一些跟你的工作、专业和兴趣有关的演讲,下载其音频文件和文字记录稿(transcripts)。我的专业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和中美关系,所以我会从卡耐基基金会,CSIS,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美国传统基金会,美国企业研究所等智库的网站上寻找他们的学术研讨活动(events)的视频或者音频,必须带上文字记录稿(transcripts),挑选其中精彩的发言放在手机里进行模仿学习。

第一天熟悉材料的阶段,需要找整块的时间,专心搞。一边听人家的演讲,一边看文字记录稿,对于那些不认识的词,先根据上下文猜。只有在实在猜不出来而且严重影响你对其演讲主旨的理解的时候,才允许查字典。但是你得提醒自己,一个生词,这辈子只能查一次。弄明白人家演讲的每一句话的意思之后,接下来几天你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反复听,而且一边听一边跟着说,落后他两三秒左右。我后来才知道,我摸索的这种方法其实在翻译人员的专业训练上叫做“shadowing”:如影随形地跟着老外的演讲,一边听一边说,时间长了就能练出一心二用,最终就能练成同声传译的水平。我后来在一些场合客串过翻译,发现自己交传还算凑合,但是同传还是有点吃力了,即便在经常用英语的巅峰状态,能翻出的内容远低于专业人士。

跟随人家的演讲,当你把他的腔调模仿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为了提示自己整个演讲的顺序,你可以把每一句话提炼出一个单词,按顺序写在纸上。因此你可以用一张纸将半小时甚至一小时的演讲全部记下来,然后看着这张纸你就可以将整个演讲全部背诵出来。背熟之后录下来,自己对照着原版听,看看腔调和速度跟人家哪里有差别。这一个阶段,每天拿来练习英语的时间就非常灵活了,就可以用我说的“三上”时间练习口语了。

一个月的时间背出一段30分钟的演讲,反复操练,达到极其流利、滚瓜烂熟的地步,不难吧?

再化第二个月,背出第二个30分钟的演讲,捎带着把上个月的内容每周复习两三次,也不难吧?

以此类推,一年下来,理论上你就可以连续6个小时不停嘴地用你地道的中国口音流利地说出正宗的英语演讲。当你的大脑里存放着6小时基本不重样的演讲段落,那么你在跟老外对话的时候,可以很轻松地找到足够多的语汇和句群来组合成你自己的意思。

我自己狂练英语口语的时候,找的是乔治·索罗斯2004年批判乔治·布什的演讲段落,以及美国原财政部司长Albert·Keidel关于中美经济关系的辩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老所长Fred Bergstein关于美国对外贸易的利弊的演讲等等。这些内容跟我的专业有关,是我的兴趣所在,背下来我能经常用到,而且语言和思路都非常精彩。现在移动互联网比十几年前更加发达,我发现微信订阅号里可以经常看到英文的脱口秀,如果你不喜欢智库的那些话题,那么学学脱口秀也是可以的。当然,背那些荤段子可能会让你整个人的气质变得粗鲁或者猥琐搞笑,要适可而止。

如果说要学得更完美一点,那就是让自己的嘴巴和脸部动得更夸张一点,语调甩得幅度更大一点。跟欧美人相比,东亚人说话的特点是面部动作嘴部动作比较小,整体上讲在公共场合话更少。我的具体训练方法,是用核桃把自己的口腔撑满,然后背诵并录音,要求尽可能让人听清你在说什么。这个办法可以迫使自己脸部的肌肉在说话时运动幅度大一些。

以上方法让我从哑巴英语变身成了非英语专业的人中英语口语相当强的那少数人之一。我的研究方向从欧洲转向美国之后,第一次到美国参加二轨交流,美国同行都问我在美国生活过多年。

那么,背出6个小时的演讲,就大功告成了吗?没有,还差一个最后的淬火环节!那就是找老外开怼。跟人开怼,是突破口语的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方法。

2006-2007,我的大儿子曾经随我在比利时生活一年半。上不起英文的国际学校,我把他送到了社区的一个法语幼儿园中,而我和夫人都不会法语。头一个月,他在幼儿园里每天都哭。之后的两个月,他是个沉默而边缘的孩子。什么时候他会说法语?有一天我去幼儿园接他,看到他在跟一个小朋友吵架,情绪非常激动。一激动,他就飙出来一堆法语,从此他就会说法语了。再过了三个月,邻居们跟我说,你家孩子听起来跟本地小孩说话一模一样。再过了几个月,他用他的东方魅力成了幼儿园里的小明星,好几个小姑娘回家告诉妈妈说将来要嫁到中国嫁给小翟。我们去法国旅游,都是儿子负责问路和点菜。可惜的是,他回国后仅仅三个月,就把法语忘光了。

怎么把自己背诵的东西真的变成自己的?那就要找老外练。找人英语聊天就是找到运用场景。我是在国外讲课中用,跟同行辩论中用。在国内的年轻人如果没有条件,那就要想办法创造条件,比如通过互联网找老外探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我不建议去那些英语角找中国人聊英语,两个chingelish聊,越练越不对味。如果欧美工具人太贵的话,从网上雇些印度人、菲律宾人、非洲人练口语也是可以的,也算是响应一带一路号召,身体力行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就业和外汇收入了。想象一下如下场景,等你练成之后,碰到个老外,你一张嘴就是一口咖喱味英语混杂着非洲腔,仔细听还有点唐山口音,老外一定觉得你跑遍了世界各地,跟你一比他自己只是个德克萨斯的乡巴佬,那得多酷啊。

acad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