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研究》第九次研讨活动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研究》第九次研讨活动

style=”position: absolute; width:0; height:0

; overflow:hidden; left: -9999px; top: -9999px;”>《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研究》第九次研讨活动—姜力文老师第一次磨课linda

<h3>  12月18日,我们课题组开展新一轮的"基于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的磨课活动。承担此次磨课任务的是姜力文老师。</h3> <h3>  当天下午放学后,课题组成员一起参与评课,认为姜老师教态自然,富有激情,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板书图文并茂,能突出重难点,简笔画运用娴熟,基本功强;教师课堂话语简洁明了,指令语和示范语清晰,易于学生理解,师生话语量较合理。姜老师还能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话语输入量,如,在让学生描述公园时能引导学生用上the sky is…the air is…the trees are…we can…in the park.</h3>

<h3>  为了更好地完善这节课,课题组成员还对姜老师的课堂话语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以下建议:</h3><h3> 1.教师可以合理使用半截话语和手势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如:引导学生区别mountain和hill时,教师只说半截话语:a mountain is…, but a hill is…让学生看老师的手势说出后半截话语big and high,small.</h3><h3> 2.教师在本节课中参考性问题设计偏少,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多几个参考性问题。如:在学到river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are there any big rivers in heyuan?what are they?do you know any big rivers in china ? 在学生回答后把河源和中国的几条大河流呈现给学生看。在学到lake,mountain时同样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还可以让学生对我们河源和中国一些有代表性的山川、河流、湖泊有所了解,同时也为最后向外来客人介绍河源做准备和铺垫。</h3><h3> 3.在最后一个产出环节中,姜老师设计了为外地游客介绍河源的活动,由于没有图片的支持,学生并不太明白老师创设的情景。因此老师应该呈现外地游客到河源参观旅游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话语和活动要求。</h3><h3> 4.观课老师还留意到姜老师的课堂上有这么一个小细节,教师询问学生:is there a forest in the park ?学生回答yes,there is.后,教师在黑板上同时板书了yes,there is.和no,there isn

</art

acad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