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了头条文章有人知道成人英语培训机…来自必克英语-微博

发布了头条文章有人知道成人英语培训机…来自必克英语-微博

????之前因为小骑士的缘故,想读一下小骑士的剧本原著,于是就找了一下原著《两贵亲》来读了一下。以下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关于《两贵亲》的写作背景和以及一些个人感想。

先强调一下:

第一,我写的都是《两贵亲》,我本人没看过小骑士,所以无法对小骑士作出任何评论。

第二,关于《两贵亲》的优劣问题,我的参照标准是莎翁其他作品,没有任何其他作者的作品作为参考。

第三,这篇读书笔记有点长,涉及《两贵亲》全剧透,且属于吐槽向,想自己去了解《两贵亲》这本书的朋友为了避免被我影响,建议先自行去读完原著后再看这篇文章。想听我科普的朋友请随意阅读。

第四,俗话说文无第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写的个人评论全是我个人观点,希望大家善意交流。

?

2007年,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shakespeare company)推出新版《莎士比亚全集》,对1623年出版的第一对开本首次进行全面的修订。也因为这次修订,原来不属于旧版全集里的《两贵亲》(the two noble kinsmen)被纳入其中。

?

此剧本由莎士比亚和小他15岁的后辈弗莱彻共同创作而成,是莎翁剧目的第三十八部作品,也是最后一部作品。文体研究表明,莎士比亚主要撰写第一幕与最后一幕,而弗莱彻则撰写了此剧的中间部分。

?

外教社译本序摘录

《两贵亲》的故事源于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故事内容如下:

雅典国王忒修斯在婚礼上受人之托攻打底比斯,在战场上俘虏了底比斯的阿赛特和帕拉蒙并把他们关进塔里。阿赛特和帕拉蒙是表亲关系,他们在被关押中看见了忒修斯的妻妹爱米丽娅并同时爱上了她,继而产生争执。

后来阿赛特被流放到外国,但因为想见爱米丽娅所以乔装回到雅典,成为了爱米丽娅的仆人并得到忒修斯重视,另一方面帕拉蒙在监狱里,因为狱吏的女儿喜欢帕拉蒙所以偷偷把他放了出来。两人在树林中相遇并决斗,引起了忒修斯的注意,忒修斯欣赏他们的精神,便命两人各找三名勇士再进行决斗。

在决斗当日阿赛特祈求战神玛斯的庇佑让他得到胜利,而帕拉蒙祈求爱神维纳斯的庇佑让他得到爱情,爱米丽娅对两人同样钦慕,便向贞节女神狄安娜求助,希望最爱她的那一个能赢得比武,若赢不了,不如两人都死去,留下她成为永世的处女。最后在决斗中阿赛特得到了胜利,但在决斗结束后摔下马身亡,帕拉蒙则得到了爱米丽娅的爱情。

另一方面,狱吏的女儿因为爱上帕拉蒙而变得痴狂,在偷偷放走他后在水边寻找他的身影,狱吏为了治好女儿的疯病,让女儿的求婚者假扮成帕拉蒙,最后得到了狱吏女儿的爱情。

?

该剧本和其他莎翁剧本相比有以下特别的地方,不同于其他剧本是为环球剧场的露天舞台创作,该剧主要为小型室内剧院创作的,因而剧中设置有各种炫目的人工特效,另外由于剧场设在离出庭律师公会不远的黑衣修士剧场,该剧的观众多为男性观众。

?

下面是个人评论部分:

就我个人来说,我不算喜欢《两贵亲》。我总觉得它跟《仲夏夜之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者都是爱情故事,且主角都是两男两女,故事背景也均以忒修斯和希波吕忒的婚礼为背景。但是《仲夏夜之梦》在很多方面显然更胜一筹。

首先是文章结构,看过《仲夏夜之梦》的朋友应该知道整个故事有三组人(不算忒修斯夫妇的情况下),分别是两对年轻男女,仙王仙后以及准备为婚礼表演的演员,也就是说《仲夏夜之梦》的故事是有三条线的,这三条线是一个“花汁”设定连起来的,只要把花汁滴在人的眼睛里,他/她醒来就会狂热地爱上第一眼看到的人或动物。《仲夏夜之梦》就是通过这个设定巧妙地把三个原来毫不相干的故事串了起来,让观众享受三个故事的同时又不会觉得突兀,也使整个故事内容丰满又流畅。

然而,《两贵亲》却没有做到这点,在有几条主线这个问题上,理论上只有两对年轻男女这条线,但如果认真看的话,又可以按阿赛特、帕拉蒙和爱米丽娅分成一组,而狱吏女儿、狱吏和求婚者分成另一组。问题就来了,究竟狱吏女儿究竟属于哪一组呢。如果狱吏女儿作为一个关联人物在两边都有戏份,那完全没问题,然而在剧里狱吏女儿与另外三人的关系只在于放走了狱中的帕拉蒙这个动作,之后两边人物再无关联。在乔叟原著中,狱吏女儿的故事完全没有的,弗莱彻把这段加上去是因为他很喜

欢《哈姆莱特》为爱而疯的奥菲利娅,但狱吏女儿为爱而疯完全起不到奥菲利娅那种承上启下的效果,两条线完全是剥离的,导致我看的时候觉得狱吏女儿那条线非常突兀和生硬,我不太明白弗莱彻是不是真的喜欢狱吏女儿这段剧情,如果不喜欢为什么这么大费功夫加这么一段,但如果喜欢的话为什么连个名字都不给人家呢?全剧中狱吏女儿是没有名字的,只用“狱吏女儿”四个字代表这个人物。

?

其次就是这个故事自身的逻辑问题,《两贵亲》的主线是阿赛特和帕拉蒙并同时爱上了爱米丽娅继而发生后面一系列的情节冲突,本来“爱上”这个情节没什么问题,但如果结合故事前面的剧情就变得有点奇怪了,两人在前一分钟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共处一室,相互之间可以取予不尽;我们互为夫妻,不停地孕育出新的爱意;相互为父亲、朋友,又是相知。”“史书典籍中记着哪两人的友爱能有我们这般情深?”,后一分钟就因为看见爱米丽娅要决斗,逻辑呢?同样是关于由“不爱”到“爱上”,《仲夏夜之梦》就是用花汁这个设定解决了,舞台剧不需要遵循现实逻辑,但需要有剧本自己的逻辑。可能会有人说《仲夏夜之梦》是喜剧,《两贵亲》是悲剧,不能如此对比,那就拿同为爱情悲剧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比一下?罗朱里面也有类似的剧情,罗密欧刚刚失恋就碰到朱丽叶并爱上了她,可能也会读者觉得罗密欧的感情转折有点突兀,但细看会发现罗密欧在参加舞会前,身边有朋友不断地反驳他不会再爱上别人的观点,为后文起到了欲扬先抑的作用。然而《两贵亲》里面并没有这么一个“朋友”出现,两主角的感情过渡就变得很生硬。

?

最后说一下《两贵亲》的时代局限性问题,从后人评价莎翁“他非一代骚人,实属万古千秋”这句话就可以看出,莎士比亚的作品流传千古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被束缚于某个时代,常读常新,我们到现在还会被《仲夏夜之梦》逗笑,仍然会因《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感到惆怅万千,但遗憾的是我对《两贵亲》并没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它的时代束缚感很重,它的很多价值观只停留在创作的年代,无法与当代观众产生很强的共鸣。

?

然而上述都是我的个人观点,我在查《两贵亲》资料的时候,也发现有读者很喜欢该剧本缠绵悱恻的感觉,认为它比早期莎翁的作品要好,我觉得比起说喜不喜欢一篇作品,去读去了解它反而是更重要的,就像我虽然得出了不喜欢的结论,但我也花了时间去读,去查资料,也写了这么长一篇读书笔记,比起结果,我觉得享受过程是更重要的。若有哪位朋友读完《两贵亲》后觉得我的观点不对,欢迎与我讨论哈!

?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善意交流!

????

acad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