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底层逻辑系列谈(一)论母语式英语学习的可行性_English

英语学习底层逻辑系列谈(一)论母语式英语学习的可行性_English

小温爱小e(微信号 littleprincecj) 的内容拒绝未经授权的转载。转载及合作请直接在文末留言。当然欢迎你私人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qq群……爱你们!

我们在谈论英语学习的时候,有很多看似绕不开,但其实细究起来很难回答的 灵魂拷问:

针对课程路线: 极端点的概括,有两种述求,“我们走原版路线的,不要学语法新概念那一套的,怎么规划?”或者是,“我们没空读原版书的,怎样快速提高阅读能力?”
针对课程效果: 也有典型的两类,一类是“学这个课程,我的小孩什么时候可以看无字幕的原版电影?什么时候可以看原版的哈利波特?”而另一类则是,“我学这个课程,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能考出来ket/pet,雅思,托福?”

除此以外,家长关于英语学习还有一个灵魂之问,直击心底——

为什么每年小几万大几万的花钱补英语,每周花那么多时间在学习各种英语,中外教遍试,怎么一到考试还是抓瞎?

这是我开始写这个系列的缘起,我们一直说,做一件事情,有“道”和“术”,缺乏规划,一昧追求细节正确,反而容易走歪路。

学英语也一样,纠结教材、路线、老师,固然也有道理, 但是我更想从英语学习的底层逻辑出发,谈谈英语学习的诉求、目的、入口和出口。

一般来说,我们把英语学习分成三个层次:

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英语为第二语言): 全球四分之三的人口在日常生活中最少使用两种语言,一半以上的人口使用三种语言。 esl是母语并非英语并把英语作为第二英语学习的专业课程。
ell(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英语语言学习)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每年世界各地区数百万计的移民涌入美国,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学龄儿童。他们成为学校校园中特殊的群体——“ell”,即英语为非母语

的英语学习者(english language learns),这一定义是与美国本土的学生(native students )相对应的。换言之, ell是母语并非英语人士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来学习的方式 。
ela(english language arts 英语语言艺术) ,针对 母语人士 的英语学习。

针对esl和ell,都有完善的教学体系,远的有历史源远流长的新概念英语,近的有剑桥为其旗下的剑桥五级考试设计的各种教材(think, unlock, english in mind),还有近年来很流行的国家地理杂志出版的各种教材(reading explorer, pathways)。

而针对母语学习者,在美国,比较通用的一套课程体系是common core,可以类比一下我们的新课标。common core全称为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initiative,是美国从2010年起开始执行的一套课程标准。common core详细定义了k-12(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年级在 英语语言艺术(english language arts)和数学(mathematics)课程中的学习内容。目前全美有超过40个州执行了common core课标。教材比较著名的有journeys和wonders。

随着中国在世界分工中地位的变化,海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家庭在英语学习的投入巨大,目标也非常高,尤其是那些有海外求学规划的家庭,更是要死磕英语。

但是所谓关心则乱,现在英语学习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 一味地追求母语式的学习,张嘴就是要跟美国同龄小朋友一较高下。

在这里,我们不是说中国孩子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不可能达到近母语水平,而是说,在提出这个诉求的时候, 我们要先从底层给孩子搭好脚手架,讲究方式方法。

为什么说不能期望我们的孩子一下子就能全盘按美国孩子的方式来学英语呢?其实我们可以来类比我们使用汉语的情况,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毫无障碍地听说读写和运用仿佛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除了播音员、老师等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没人见面会关心你汉语几级、普通话几级,大家能愉快地说话聊天就好,不会来关心使用层面上的考核问题。

当我们遇到说话颠三倒四的人的时候,我们的评价通常是说这人 “思路不行”、“逻辑有问题”、“不在一个频道”、“鸡同鸭讲”,而不是说ta中文不好。

同样的,母语是英语的英语学习者所处的也是这样自然而然的环境,这是身在中国的非母语学习者没有的环境。所以,两者的学习切入角度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99%的中国孩子来说,ta都处在一个绝对的汉语环境,这导致了我们孩子的英语听力词汇储备不够。不管家长是否愿意,我们孩子的学习英语环境最多也就是esl。 非要在一个esl的环境中,追寻ell或者ela的学习路径,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对等要求。

因为小e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我都不大记得清他小时候是啥样子的了,这里我就用我朋友家的女儿来举一个例子,小姑娘现在四岁,妈妈对她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很上心。她们日常有非常多的沟通,包括对自然现象、历史典故、成语等的剖析,这使孩子的汉语听力词汇足够丰富。当妈妈无意间用字卡学习汉字的时候,孩子的进步是非常迅速的。每个字,妈妈只要读一遍、组几个词、解释一遍,大概花费几分钟,孩子就可以记得很牢,单日最高记录是30分钟11个字,120个字在两周半之内基本完成,而且能够自主认读、组词。妈妈的记录是,这样的学习是很水到渠成的操作,也无意挑战孩子的上线,八分饱的学习点到为止,孩子也有余力。

但同样是语言学习,妈妈也是标准操作,请500块一小时的外教、看动画片、平时用得上的都跟孩子用英语沟通。但是,收效甚微不说,孩子还很反感,动不动还要威胁说,“妈妈,你不要讲英语了,你再讲英语,小波这个故事我不要听了。你跟爸爸也不许讲英语,我听不懂。”

这是一个挺现实的例子,爸爸妈妈有能力给孩子进行日常对话的不少,但是是不是真的能像母语那样聊文化聊科学无所不谈的不多。有经济能力送课外学习班的不少,但是真的要砸出一个全英文环境,也不是单靠钱就能做到的。

就算以上你全都做到了,娃都不一样啊,她来一句,我要讲中文,你怎么整?

所以,想学好英语,还是首先要正视我们所处的学习环境,明白什么才是我们孩子学习英语的正确打开方式。我的想法是,对于我们的孩子, 正确的语法逻辑构建、词汇的积累、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们回忆起自己学习英语的过程,总是会说,不想再让我们的孩子学习纯应试的东西那么枯燥了,于是走上了原版学习的这条道路。但是,矫枉不必过正,对比我们学语文,就不学主谓宾定状补了么?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不学词性和修辞了么?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来积累 ,但是作为非母语英语学习者,从原版阅读起步,对应教材通过专项训练,进行单点突破的方式,是不是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呢?

所以,正如我在最早的那篇学习反思中(回顾三年启蒙路:在中国培养一个双母语的孩子究竟有没有可能? )所说:

“把一门语言学到母语的水平,绝不是能听懂几本章节书、或者累计多少词汇量就能标榜达标的,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形成了用这门语言来思维的习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用母语形成底层思维在先,把英语作为学科学习在当今依然重要。在后面的一系列文章里, 我们讨论的出发点都是以这个学习规律为前提,希望我们的孩子以最恰当、最合适的姿势,打开英语学习。

预告:

英语学习底层逻辑系列谈(二):如何看待五花八门的英语考核体系

如果想在茫茫的微信意识流里不和我走散,能看到接下来的系列文章,可以考虑设置一个星标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cad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