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哑巴英语”,家长们也要帮助孩子英语启蒙!

即使是“哑巴英语”,家长们也要帮助孩子英语启蒙!

中文和英文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了,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两门语言,但是经常有妈妈说,夫妻两人英语都不好,怎么办?

很多人说的英文不好,主要的难题都是“开不了口”,因为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我们中很多人都学的是哑巴英语吧。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发音不标准,把孩子带“歪”了,以后纠正起来更加麻烦。

其实,大家的这种担心真的挺多余的!

孩子在3岁前学两种语言,叫同步学习,如果有浸润式的语言环境,更有可能学到纯正的发音;

3岁后,学第二语言,是先后学习,大都会带有母语发音的影响。

可能孩子越大,口腔肌肉发展完全成熟了,用另外一种方式发音会更难(有种舌头捋不直,结巴的感觉)——就算不被你的中式发音带歪,等孩子长大再学,他们的发音也很难“地道”,谁让英语是第二语言呐~

但是发音纯正真的那么重要吗?

在国外生活得越久,越会发觉,造成交流障碍的最主要因素是词汇量(需要见多识广)和表达方式(需要了解文化),绝对不是发音。

同样是说普通话,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发音呢,会阻碍交流吗?如果我们不做播音员,普通话标准不标准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少影响呢?

想想印度人的英语,口音比中式英语还要重,照样能和英文世界接轨,几乎没有障碍嘛。

01

等孩子大了去学校再学习英语有什么坏处吗?

虽然关于双语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不认同所谓的语言学习“敏感期”,根本没有一个突然变强或者变差的临界点,但是,研究却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语言学习的能力会减弱。

研究发现,20岁之前的生物学上的变化使得学习和掌握语言微妙之处的能力会下降。也就是说,孩子的大脑配置更适合语言学习。

还有一个研究证明,小时候学过第二语言的人,成年后再学习其他语言,也比一直在单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更有优势。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假设来解释为什么精通双语的人在理解力和认知能力、工作记忆等方面更有优势。可能是因为会多语言的人需要经常性进行“语言切换”,有选择性地说某一种语言。

这种不断地切换联系可能是对大脑的训练,可以加强某些方面的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对于孩子来说,经常性地辨识两种语言也在对他们的大脑进行训练。

从学习环境的角度,幼年时期学语言也比长大后再学更有优势。其实无论在哪里生活,孩子们其实都会在幼年接触到丰富的语言环境,他们会接触到很多容易理解的、有技巧的、针对孩子说的话。

大人对孩子说话的方式总是不一样的,人们都会用简单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孩子们每天都会有很多学习和练习语言的机会,即使他们说错了,我们也会觉得这是“童言无忌”,会觉得好可爱。

说错了也不会让孩子感到羞耻,不会因此变得不敢开口。幼年时期孩子对语言的接触是高质量的、高频率的,他们也是被鼓励说,可以犯错的。

孩子小的时候几乎每时每刻,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同时在学语言,但过了幼年时期再学第二语言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大一些的孩子和成人就不再有同样多的学习语言的时间(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做),也很难以获得有趣的、持续的、“一对一”的学习语言的机会。

像我们以前在教室里语言英语是,通常是一个词被翻译出来,给它一个中文的定义,老师把语法规则讲解给我们。定义和描述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吧,但是远远没有从生活场景和细碎词汇中去探索一种语言来的有力量。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长大后再学语言,我们的认知发展比我们的第二语言水平超前越来越多。当你已经会读《红楼梦》、《三国演绎》、《围城》了,但是英语还处于“我的名字叫xx”、“早上好”的阶段,这种差异让语言学习多么无趣啊,纯粹是在把自己已知的世界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是通过语言去认识世界。

需要熬过去很长时间的乏味枯燥期,才能让第二语言的水平赶上自己的认知水平,才能通过这种语言去做有意义的交流,去领略语言文化的美感。

最后,语言的学习也不仅仅是会读、会看、会说,它更是一种文化认同,是一种新的思考、表达的方式。语言学习是不可能速成的(什么90天掌握一门外语,纯粹扯淡),也许你能够短期内记忆、背诵下一些足以应付简单的日常交流的句子,比如在餐馆就餐,在机场乘飞机等,但是如果没有对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你永远不可能运用这种语言进行有深度的、思想的交流。

比如很多英文笑话,如果没有文化背景知识,你根本get不到它的笑点。如果学习语言是需要花费很多功夫的,为什么不在孩子最容易接受语言信息,能够愉快地通过简单的词句进行认知学习的时候开始?

当一个幼儿刚开始去探索世界的时候,她通过两种语言去了解周围的世界,既不需要刻意背诵,也不需要翻译,这是非常自然的学习语言的方式。

不过,在幼儿的各种启蒙学习上,我们大可以少一点功利心。不管我们用中文还是英文给孩子讲故事,哪怕只是坐在我们怀里,看看图,说说话,他们都能从中受益。学习的能力、探索的兴趣,比学到什么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

2

在家教孩子英文最好的方式是:

学龄前孩子的启蒙,最重要的场所还是家庭,任何早教班都代替不了爸爸妈妈的影响,英文启蒙也不例外。家人有最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我们教孩子语言,是专注的,是一对一的。

如果你也有心让孩子从小学习英语,接触英文文化,我觉得最好的启蒙方式还是给孩子读英文绘本。

给孩子读绘本可以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学到语言规则,表达方式,也就是语感。而当你你给孩子读的时候,而不是通过电视、音频听故事时,阅读的节奏是你们可控的。绘本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信息,你们可以随时停下来,给小朋友解释画面的意思;可以反复读一页,认画面中的每一个动物、植物、建筑等;如果孩子翻页翻过了头,可以跳着读。

“有图有真相”。图画对于孩子来说简直太重要,看到的会比听到的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和记忆。

亲子共读能强化对词汇的记忆。很多时候文字是需要有上下文才能帮助理解的,通过读绘本,孩子能够学到准确的词汇运用。阅读可以调动起大脑的很多功能,孩子可以看到小兔子在跳,看到五彩缤纷的色彩,看到英文的书写……

小朋友的生活空间可能有限,见识不广,但是借助绘本,他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大千世界。

绘本可以随时随地携带,任何需要安静坐着的时候,比如坐车时,试试读绘本。

口语不好,怎么读?

读绘本的时候,你是在跟一个学说话的孩子讲故事,根本不需要逐字逐句翻译,就像你给他们读中文绘本一样,其实孩子看着图就能理解许多内容了。

总的来说,儿童绘本的英文句式和单词都非常简单,不需要爸爸妈妈的英文

水平多高,偶尔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动手查一下嘛。如果读的时候被不认识的单词或者不理解的句子卡住了,你可以把那个地方用中文来讲,看图说话,用中文来解释。

中文、英文两种语言混着给孩子讲,也没有问题。你可能也有注意到,像新加坡、马来西亚这样双语国家的华人,他们说话经常都是两种语言混着说的,这也是一种双语者的特征吧。总之,放!轻!松!读绘本也是一起玩,玩开心!

广泛地阅读。读绘本的时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接触,给孩子读绘本故事,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专注力、可以让他们看到生活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扩充他们的认知。

每本书读很多遍。小朋友会喜欢他们熟悉的故事,喜欢反反复复听一个故事。你会发现,如果让孩子自己挑选书,他们一定会挑自己熟悉的书来看。熟悉让他们有安全感,有成就感,熟悉也帮他们巩固学到的内容。读的次数多了,孩子就能慢慢自己看书,自己给自己复述了。

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表演,比如打扮成小兔子,像故事的小兔子一样作出各种动作,比如打扮成小海盗,一起来玩一些有创造力的游戏。

从出生开始阅读,尽早帮孩子建立起阅读习惯。很多爸爸妈妈说,孩子一点都不喜欢看书,一个劲地抢,抓书,撕、咬,根本没兴趣,几分钟就爬走了。

的确,孩子不会总是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喜欢玩我们安排他玩的项目。多找机会尝试嘛,跟着孩子的节奏来,不需要每次都读完,也不需要一页一页读。半分钟,一分钟,五分钟……你慢慢会找到孩子的感兴趣的内容,孩子也会逐渐能够阅读的时间越来越长。

3

除了读绘本,还可以做什么?

这些活动没有读绘本有效,但是也不失为培养兴趣和语感的方式。和食物需要多样化一样,孩子的生活也需要丰富多彩呀。小朋友学语言,根本不需要刻意“学”,他们做的任何活动,都在同时学语言。

看英文动画片

说到看动画片,很多人可能都会反对:对眼睛不好,孩子不能跟着电视学说话……其实你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事,如果你要给孩子看动画片,为什么不看英文动画片?很多英文动画片的制作水准都比国产动画片高,娱乐的同时,也让孩子“磨耳朵”。

通常我是在坐车,或者坐飞机,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孩子哭闹的时候给她看动画片——与其让她大哭影响我开车,或者影响周围的人,不如放动画片让她安静一会儿。算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吧。

虽然说看小视频、动画片,不是最有效的学语言的方式,但是我女儿的确跟着动画片《peppa pig》学了不少英语词句。因为有趣,有故事情节,语速慢,容易学,她很自然地就把那些词句运用到了生活中。

唱英文儿歌,看儿歌视频

几乎没有宝宝不喜欢音乐,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能对音乐作出反应了。唱歌儿也不需要单独占用时间,可以在换尿布、洗澡、坐车、散步、趴着玩的时候给宝宝唱儿歌。宝宝一出生,我就打印和下载了很多婴儿儿歌,自己先学,然后唱歌宝宝听。

他们听到越多,就越能够理解词汇和语言。

那些你常常唱的儿歌,可以给18个月以上的孩子看看相关的视频,帮助他们理解歌词的意义。我家最早接触的视频就是儿歌视频,因为儿歌的韵律感强,宝宝很容易学会,孩子在刚会说1-2个字的简单中文名词的时候,就已经会唱好几句的婴儿儿歌了。

所以,爸爸妈妈们,即使口语不好,也依然可以帮助孩子英语启蒙,大胆去做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cad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