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黑外教”无所遁形_教学

让“黑外教”无所遁形_教学

  幼儿园、中小学聘请的所谓“金牌外教”涉嫌非法就业,有的只有初中学历,有的留有案底……近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黑外教”案件。一中介机构将不符合在华就业资质的外籍人员进行“包装”,派遣到中小学、幼儿园任教。4名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出售出入境证件罪的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诉。

国内市场对“外教”的需求热,来自于对“国际化教学”的推崇与渴望。需要承认的是,相比国内规范式的语言教学,外教不仅口音纯正、词汇量大、遣词造句丰富,而且因为文化背景存在差别,他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也颇让人开阔受益。眼下,外教几乎成为语言教学标配,但正如新闻所指出的,外教缺乏合法资质、专业教学能力的现象并不鲜见。《人民日报》报道称,2017年在中国从事教育行业的外国人已达40余万,但按照政策标准,合法外教数量仅占三分之一。《半月谈》去年也专门提到,一些人“长得像老外,就能当外教”。这些名不副实的外教,有的语言教学不标准,有的职业道德不规范,有的还存在安全风险,2017年媒体报道,一名有性侵犯罪记录的加拿大外教,竟然在北京一所名校执教了6年。

鉴于上述原因,对外教进行“官方认证”是合理且必须的。我国早已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除了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外,还应该持有职业签证,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单是此规定,针对的便是全部要来中国工作的外国人,至于从事教学工作,则有更多更具体的要求。但事实是,除了高等院校对外籍教师准入严格外,幼儿园、中小学校以及各类外语类培训机构普遍缺乏严格把关。特别是一些培训机构,出于节省成本的因素,主动选择甚至“包装”黑外教。这直接反映了当前监管存在的盲区,对大部分教育机构来讲,聘用外教需要主动向教育部门报备,有些机构临时聘用“黑外教”,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倘若家长不举报,相关部门就难以跟进监管。

“黑外教”冒充“金牌外教”,毫无疑问侵犯了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有专家说,“原本保教费一两千元的幼儿园,打上国际双语的招牌后,收费能涨到三五千元,家长还愿意买单”,就点出了问题的复杂性。把家长放到消费者的视角来看,信息透明是最基本的知情同意权。但在现实中,教师到底什么来历,是否“金牌”,家长无法核查,只能听任学校单方面的“包装”和宣传。这显示了家长和学生在信息机制上的相对弱势。其实何止于“黑外教”,一些幼儿园和培训机构聘用毫无资质的“假老师”,也早已不是新闻了。这说明的是,有必要扩充家长和学生了解教师的规范渠道,比如通过建立可查询的外教资质信息库,公开外教资质,从而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消

除伪造资质的灰色空间。

此外,也要看到,家长们在教育投入上存在“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心理,由此导致了一些市场失衡现象。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强化监管。一方面要简化程序、加快审批,为更多拥有专业技能的外籍人才提供便利条件,让他们填补国内外教资源的缺口;另一方面要强化审查,推高监管力度。发动包括出入境管理、涉外、教育、工商等部门,加强对教育机构资质、外教资质的审核,一旦发现问题,要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厉处罚。(扶 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cad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