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主动加班这位校长hold住管理!_杨洋_教育_天津

外教主动加班这位校长hold住管理!_杨洋_教育_天津

受访者 / 杨洋

文 / brady

新学说vis大会已走过7个年头,这期间新学说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国际化学校校长。在第八届vis国际教育发展大会到来之际,新学说将推出vis校长系列人物访谈,挖掘名校长的教育故事。

本期访谈节目中,新学说邀请到了惠灵顿天津校区校长杨洋,分享她的教育经历,并探讨如何打造一支有凝聚力、幸福感的外籍教师团队,推动学生成长。

惠灵顿天津校区校长 杨洋

杨洋,惠灵顿天津校区校长,南开大学教育社会学博士,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客座教授,天津市红桥区政协委员。她曾担任天津市南开中学国际部主任和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在国内教育体系和国际教育,她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师”香门第,勇于自我超越

杨洋的母亲是名教师,成长于“师”香门第的她从小认为教育是最好的行业,教师是最佳职业。在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她被定向保送到天津师范大学就读英语教育专业。

1997年,杨洋返回天津南开中学任教,开启教育职业生涯的第一站。在该校任职期间,杨洋曾出国到德国做对外孔子课堂的教师,深入了解了外国学校的教学和运营,也为她日后转型并担任南开中学国际部主任打好基础。

回顾在国际教育的经历,杨洋不管是在南开中学、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还是在惠灵顿天津校区,她总以学习者的要求提升自己。2015年,41岁的杨洋在“铁饭碗”公办学校和自己的理想教育之间抉择,在她先生的鼓励下很快进入惠灵顿天津校区负责管理工作。

惠灵顿天津校区校长 杨洋

然而初到惠灵顿天津校区并非一帆风顺,杨洋一度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惠灵顿(中国)教育集团董事长乔英鼓励她,“在国际教育领域,无论在哪所学校都不可避免与外籍员工打交道,尤其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你更要调整好心态,勇于挑战。”

当时,杨洋在惠灵顿校区主要面临两大困难。一则是公办学校国际部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以及中外方工作人员的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二则与天津国际教育背景相关,当时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出任管理岗位的中国人很少。这都要求着她不断尝试和融入到这所学校中去。

多重保障,学生为重

2022年,杨洋在惠灵顿天津校区已工作八年。她回忆起这段经历感觉时光飞逝。身为管理者,杨洋也从初期的不适应到打造了一支优质的中外籍教师团队,引领学校发展。

提供多重保障

如何做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管理,杨洋从校园文化、人文关怀等多重方面着手。首先,惠灵顿天津校区注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校园文化构建,为外教带来归属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校一致的价值理念、志同道合的队伍更能静心做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

“惠灵顿天津校区看重文化建设,追求卓越,倡导彼此信任。以信任为基础,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杨洋坦诚,尽管中外方存在文化差异,学校和教师、家校之间基于信任和教学理念的一致,在磨合中达到彼此信赖。

其次,学校注重教师的成长和领导层的培养。学校每年有固定投资,为教职工提供职业发展和在职培训,让教师有所学、有所获。同时针对各级领导层,学校设置了领导力培养项目。例如,所有校一级领导由英国的专业辅导培训;所有中高层领导则参加高潜力培训项目。

此外让外教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杨洋称,学校不只要关注外教的成长,更要让其体会到学校工作的乐趣和自豪,以学校和教学为傲,甚至爱上其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以学生为第一

杨洋表示,一所学校办出质量,需要学校团队以及家长的支持。但最重要或最根本的是学校要回归并坚守教育:以学生为第一。凡是有助于学生成长,便值得克服困难去做。惠灵顿天津校区以“学生第

一(pupil first)”的理念,作为学校教学的指南。

对于一名管理者而言,杨洋介绍,她和团队致力于尝试和坚持正确并有益于学生和学校的事。例如,2022年学校引入positive education enhancement curriculum(peec)课程,促进学生幸福感的教育。尽管该课程教学成果长期才能显现,但学校认为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便毅然去做。

图源:惠灵顿天津校区

据杨洋介绍,有位天津日报的记者曾问过她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让外教加班的?”这也是全校都认同“学生第一(pupil first)”的理念,以学生为重。例如有很多外教三年未回过家,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有的外教为保证模考成绩,周末主动带学生到学校补课。

涓涓细流,方成大海。正是惠灵顿天津校区各团队的共同努力,以学生为第一,学生和外教在学校才获得了幸福感和温暖的记忆。

最后在谈到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未来发展的态势,杨洋坚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和经济密切相关。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这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发展注入了信心。同时据她发现,当外籍人士在中国投资时,外籍人士通常先为子女选择学校,再选择居住地和办公场所。她认为,优质的教育同样会推动当地的发展,形成正循环回馈当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cad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