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85岁老爷爷每周五从眉山到川大练英语口语坚持14年从未间断听…
4月20日晚上8点,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体育馆旁的英语角里人潮涌动。85岁的陈汉襄照例坐在旗帜下方,等待大朋友、小朋友前来,和对方用英语流利对话。英语角里藏龙卧虎,陈汉襄远不是口语最好的,也称不上是听力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努力的——每周五,陈汉襄只身从眉山青神县坐大巴来川大,只为参加英语角锻炼口语。14年来,风雨无阻。
陈汉襄自学英语的传奇,也在英语角里流传开来,英语角的人们,从儿童到青年都成为陈汉襄的朋友。乘坐近2小时大巴车,住在不到5平米的出租屋里,就是陈汉襄口中每周最快乐的日子,“英语是我唯一的精神寄托,这里每个人都是我的朋友。中国有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持续14年
每周五从眉山到川大英语角练口语
从2004年开始的每周五,陈汉襄都会从眉山来到成都,专门到川大的英语角学习英语。每周五下午2点50分,他从眉山青神县出发,乘坐大巴车经1小时50分钟到达新南门车站,再坐车到四川大学。收拾好吃完饭后,周五晚上7点左右,陈汉襄就准时出现在英语角。
4月20日晚8点钟,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体育场前,人群拥挤。两三成团,每周一次的英语角开始了。
85岁的陈汉襄坐在旗帜下方,年龄越来越大,站着说英语,腿脚会支撑不住。陈汉襄渐渐习惯坐在这里,等着新朋友、老朋友来说说话。而大家必须要凑在陈汉襄左耳旁大声说,他才能听到声音——“How old are you?”(您多大了?)一个小女孩主动跟陈汉襄聊天,“I am too old to forget my ages。”(我已经忘了。)陈汉襄笑着摇摇头。
快9点了,突然来了一个人拍了拍陈汉襄的肩膀,他回过头来,看到了小周,不禁大喜。2008年,陈汉襄在英语角认识了小周,“那会儿他还是学生,现在都工作了。”小周还记得,当时70多岁的陈汉襄,在英语角的一众学员中,非常显眼,小周忍不住跟陈汉襄搭讪,没想到一晃十年过去,他们还在英语角相约。“对于大学生来说,每周过来英语角都很难,对于从眉山青神县赶来的陈老肯定更不容易。作为十年老友,看到他心态还是这么乐观积极向上,觉得很不容易。”
又隔了一会,10岁的小蒋也凑上去跟陈汉襄英语对话。从去年夏天开始,每周五晚蒋妈妈都会带儿子小蒋来四川大学英语角练习英语。英语角里的近百人中,小蒋最喜欢跟陈汉襄聊天。“陈爷爷很有耐心,不会因为是小朋友,就没有耐心。”蒋妈妈明显感觉到儿子来英语角后的变化,“小蒋的口语、听力进步都很大,从最初听懂两三成到现在听懂八九成。”小蒋喜欢跟陈爷爷聊天的原因,是觉得“陈爷爷有时候会教我语法。”对于陈爷爷高龄学英语的事,蒋妈妈又佩服又感动,“去年冬天很冷的时候,他都坚持来练口语,我们旁人脚都站麻了,确实很不容易。对于小朋友而言,这更像是一个学习榜样。”
晚上10点钟,英语角人群散去,陈汉襄才回到临时住处。多年以来,陈汉襄已经习惯在35元一晚的家庭旅馆凑合一下,陈汉襄第二天就坐车回眉山。不到5平方米的房间里,只能放下一张1.2米的床和一个小桌子——在英语角的一天,在5平方米房间里的一晚,就是陈汉襄口中的“每周最快乐的日子。”
退休后自学英语
从26个字母最基础开始学
事实上,陈汉襄接触英语的时间,不只是每周五。每一天,陈汉襄都会翻翻家里的英语课本,陈汉襄是十足的“英语迷”,“我不会打牌也不会钓鱼,对上网微信也不太上手,没有其他爱好。”
上世纪80年代,陈汉襄从眉山青神县汉阳供销社退休,“退休时我的身体还很好,想要退休后干点什么事。年轻的时候想读大学,但是我没有机会,失去了很多时机,退休后就想应该有一门专业知识。”陈汉襄想过做生意,但没有本钱。也想过干体力劳动,但身体吃不消,“当时广播电台里在教英语,我就想干脆学习英语,将来英语肯定会有作用。”
陈汉襄上一次接触英语还是在初中时代,“学过一年,一晃几十年,等到退休后拿起书本看时,发现已经忘光了。”26个英语字母,陈汉襄只记得ABCD。
翻看孩子的英语课本,陈汉襄一字不识,还是决定从难到易。买来两本全英文故
事书《黑色郁金香》和《神灯》,陈汉襄决定一字一词对照翻阅学习,“一打开书,满篇都是生词。只能一个字一个字查意思再进行推敲,学完一篇课文,就用了一个多礼拜。”最开始,陈汉襄连英语字母顺序都记不住,只能把字母写在纸上,对照着查字典。除了学课文,靠着家里买的录音机,陈汉襄跟着广播电台学英语。也是靠此,陈汉襄啃下硬骨头,开始了自学英语之旅。
4年下来,陈汉襄啃下了几套英语教材,凡是找得到的英语读物都拿来学。“成年人学英语有个好处,理解力强。大学英语课本看了以后,我又回头看初中、高中课本,从高三看到高一,从初三看到初一。”陈汉襄觉得,倒起来看是从难倒易,以前的复杂语法克服了,再看简单了就很顺手了。
上世纪90年代,在朋友介绍下,陈汉襄在峨眉山一个旅行社工作,“和很多外国人打交道,锻炼口语。”期间,陈汉襄还认识了一对来四川旅游的澳大利亚父女,澳大利亚的友人回国后,陈汉襄开始跟对方通信学习。1993年年底,陈汉襄生了一场大病。恢复后,澳大利亚友人邀请他去那边调养身体。由澳大利亚友人出资,陈汉襄和老伴在澳大利亚游玩了一个多月,到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等多个城市游玩,“4年前,这个澳大利亚朋友也去世了,我就把我的英文名字chen,改成他的英文名字Manning以作纪念。”
为了锻炼口语,陈汉襄听说了英语角,才渐渐固定下来。2004年,偶然听说川大有英语角,他就开始每周去。“这里有很多外国人,学生也很多,英语水平相对较高,我口语真正改进,就是在川大。”陈汉襄甚至想到,“在英语角遇到老外,我还可以介绍眉山青神县的情况,带很多老外去旅游去上课。”
英语是他唯一精神寄托
希望未来在眉山也建起英语角
陈汉襄的自学英语历程,也渐渐成为英语角的传奇。“陈爷爷自学英语20多年。每周五从眉山青神县坐车到成都,参加川大英语角,晚上住在川大附近,周六再回青神县。如此坚持了数十载,二三十岁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成长!”——4月16日,来英语角的丹丹(化
名)把这一幕发了朋友圈,赢得无数点赞。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盲目崇拜,而是为我所用。现在中国加入全球化竞争,学习英语就可以通过语言了解别人文化,你的竞争力才会强,学习目的是为我们所用,为国家发展所用。”陈汉襄觉得。如今陈汉襄还在当地办起了补习班,教更多人学英语。
右耳渐渐听不见了,左眼也渐渐看不见,陈汉襄觉得都可以克服,“右耳听不见就用左耳,左眼看不见就用右眼,我腿脚还算好,走20里路都没问题。”
年岁渐大,陈汉襄的家人也不同意他每周往返两地跑,“我已经花了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如果丢掉就太可惜了。英语角都是实用的口语交流,我学习的目的也是实用。”只有陈汉襄的老伴投了赞成票,“老伴觉得我就只有这个爱好,只要我高兴,她就支持。”去年,陈汉襄的老伴去世,“我唯一的精神支柱走了,英语成了我唯一的精神寄托,我每周来这里也是对老伴的一种纪念。”
陈汉襄希望,未来在眉山也有英语角。“我希望可以在我们当地开辟一个英语角,这对当地年轻人的英语口语发展特别有帮助。”
英语与陈汉襄的缘分还在继续,“就跟一天三餐一样,怎么可以丢呢?中国人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我学英语也是这样想的。”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颜雪
摄影记者 王红强
编辑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