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镜”联动开展英语跨学科学习
来源:【中国教师报】
新课程改革推动了基础教育课程由学科立场转向教育立场,凸显了课程对学生素养形成的助推价值。《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因此,英语课程的实施要基于育人理念,聚焦全科视野,以主题引领,融合其他课程元素,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和创新力。下面,结合“四镜”联动,促进英语课程向“生命发展场”转型。
“透视镜”看课程设置,渗透跨学科理念。我国正式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后,各学科都细化提炼了数量不一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细分,又不可避免地使教学的注意力聚焦到学科核心素养上。跨学科学习可以打破学科边界,聚焦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透视镜”厘清并建立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学科整合,确定课程内容,基于学情,结合学校资源,进行课程设置。通过学校特色的“生活力”课程,在英语口语课程中融入音乐学科,学生以音乐律动的方式说唱英语;依托每周的社团训练,学生尝试用英语的方式演说中国故事;结合节日课程,学生可以制作中国传统节日美食,并录制宣传视
频。通过英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跨学科理念,促进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深度思考和创造性理解与建构。
“显微镜”看教学研讨,强化跨学科意识。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学生在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中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解决真实问题,离不开多学科综合运用,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更能加强英语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作用。通过“显微镜”深度剖析跨学科联合教研,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跨学科意识。英语课程内容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我们围绕教材内容,通过跨学科联合教研活动,梳理出适合进行跨学科学习的主题。同时,立足于学科内部要素的合理组合,形成要素联通的价值结构,打破学科壁垒,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寻找学科间的关联点,以便更好地开展跨学科学习。在推进过程中,我们灵活选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进行跨学科教研,扎实推进英语课程的实施。在跨学科学习实践中,我们感受到课程的张力,既要坚守学科的本质,又要形成跨学科意识,真正实现水到渠成的“跨”与“融”。
“多棱镜”看活动设计,优化跨学科路径。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跨学科学习打开了新的思考路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跨学科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融合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在融合中,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同步发展。通过“多棱镜”教师设计丰富多元的英语实践活动,坚持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通过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解
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根据单元学习主题,教师适切地进行学科融合。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chinese festivals的story time语篇教学板块,教师可以融入相应的节日歌曲,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感受传统节日氛围;也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的诗词赏析,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意义与价值。语文、音乐与英语的深度融合,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通过项目化学习方式,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促进其英语知识体系的建构。由于学校扩建,学生再次回到焕然一新的学习环境中,充满了好奇。为了满足学生探索新校园的求知欲,我们组建了项目组,聚焦“如何为学校代言”这一驱动性问题展开研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完成了学校的立体场景图,并录制了双语版学校宣传片。
“望远镜”看评价体系,提升跨学科效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学—评”一体化,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与学的进阶。因此,在跨学科设计时,我们要通过“望远镜”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教与学的行为。以评价目标为导向进行逆向设计,将评价转化为教与学的方式,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学生层面,可以在现行的学科评价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跨学科评价要素,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意识的形成;优化活动形式,将评价融于学生实践、探究的全过程,激发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兴趣。在教师层面,倡导多样性跨学科活动的评价导向,可以开展跨学科主题的成果交流、展示与评比等活动。
跨学科学习活动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小学英语跨学科学习开阔了学习空间、开拓了学习视野、优化了育人手段,在跨越、融合、创生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