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大多留校过年!他上海教书15年已两年没回国,他120万年薪全部捐学校

外教大多留校过年!他上海教书15年已两年没回国,他120万年薪全部捐学校

1月26日,农历腊月廿四,是南方小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进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海洋大学,寒假校园依然挺有人气、很有温度……包括42名留学生在内,今年留校过年的学子共有500多人。
“吃鲫鱼是大吉大利,吃鲢鱼是连年有余,吃鳜鱼则是富贵有余……”听着来自食品学院的上海老教授陈舜胜分享食文化,已在海大工作了15年的菲律宾外教sernan又学了一招“中国风”——原来过年吃鱼“以鱼谐余”。“教授介绍非常有趣,不过真的让我饿了。”sernan用英语说笑。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sernan老师自愿听从安排,已有2年没有回过自己国家。虎年到来之际,他的英语教学团队6名外籍教师全部留校过一个中国年,“我们所有人都理解、都支持、都感激。”就全校而言,20多名外教中有16人都选择留在境内欢度寒假。
sernan(左一)学包饺子
民以食为天,留校过节活动自然少不了“包饺子”。sernan真的去“觅食”了,他戴上帽子口罩,披上白褂子,也加入食堂后厨之中。意想不到的是,拥有十多年在华教龄的他,竟是头一回正儿八

经地全手工包饺子。依样画葫芦“重在参与”,sernan跟着身边中国老师学着擀皮子、拌馅子

,才包了没几个,就有管理人员过来告知:“你的馅儿太少了,皮多、肉少,待会煮好了只能你自己吃了。”同在台子对面包饺子的翻译,笑着向他解释,“因为这样的饺子卖不出去,学生吃了会埋怨的。”对比了自己有点“塌陷”的“处女作”,sernan也憨厚一笑,“原来如此!”
当然,sernan的本行是上英语课。这些天,身为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英语教学中心主管,他仍然在办公室忙着整理学生材料。这座在校生达1400多人的二级学院,系上海海洋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办,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两个本科专业。作为上海市第一批中外合作项目,全院办学20年来,七成专业课均引进塔大课程并全英文教学,包括教材资料、教学大纲、授课语言、作业考试等均使用英文。因此,sernan等6名外教来自英国、美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基础教学任务繁重。
sernan(右二)集体包水饺
“我们几个同事都住在临港,进出学校很方便,相信中国目前就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sernan告诉记者,全球疫情发展两年以来,他亲身见证了中国十分有效的疫情防控体系,“政府部门明白告诉你哪里可以去,哪里不建议去。”对于新春期间尽量减少出游、非必要不离沪等防疫政策,他认为是最佳选项。“如果说这里有什么不便的话,那就是我个人的语言问题,因为中国话真是太难学了。”这位老外笑言。
“在上海,我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教学。”sernan清醒地认识到疫情形势总是复杂多变,为此他和留沪同事仍利用寒假时间进行备课,尤其是准备在线教学课程,以备不时之需。至于春节假期有何安排,sernan计划与中国朋友一起外出,聚餐游玩,“这是一座多元化的国际城市,中国人就像我的家人一样。”
马库斯
送牛迎虎,何以为家?与sernan老师相似,上海海洋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

库斯·莱布雷希特也直言,海大校园让他真正感觉是“自己的家”。这位奥地利经济研究院的“

70后”经济学家2020年全职引进入校,用英语表达出这份真诚谢意,“中国牛年是我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年,没有学校和学院同仁支持,我不可能在多份国际知名学刊发表论文,也不可能申请并入选上海市‘东方学者’等人才项目。”
马库斯(左二)
令人颇为感动的是,来华之前曾在奥地利、德国、新加坡、英国和马来西亚高校长期从教的马库斯,对中国上海的大学开展实质性“经济行动”,宣布将自己的年薪120万元人民币回捐给海洋大学。“到目前为止,我以主要研究者和合作研究者的身份已经收到了约60万美元的研究补助和奖励。”在喜庆的新春贺岁背景板前,马库斯身穿立领正装、披着大红围巾,努力地用中文道出祝福:“祝大家虎力全开、无往不胜!”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蔡霞 摄
图片来源:上海海洋大学来源:作者:徐瑞哲

acad2018